放眼世界 不惧未来 ——访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EV电机事业本部副总经理刘栋良
发布时间:放眼世界 不惧未来 ——访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EV电机事业本部副总经理刘栋良   来源:《汽车电子电器信息》   作者: 隋一 

如今,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场全新的变革,其重要程度和历史意义与 40 年前无异。中国企业正在走向全球,将中国制造带到世界的每个角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无疑是这场变革中一股强大的新动能。成立于1984年的卧龙电气,深知全球化布局对企业的意义。



卧龙电气EV电机事业本部副总经理刘栋良


2019年6月11日,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卧龙电驱于近期与德国采埃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定点函,公司将为德国采埃孚提供新能源汽车电机及其零部件,定点函所对应的车型在其生命周期内销售预估金额为22.59亿元。


此次与采埃孚订单落地,标志着卧龙电驱正式进入了海外主流汽车供应链体系,新能源汽车电机业务有望实现快速突破,成为未来的核心增长点。


全球化布局


对那些抱负远大、渴望成功的企业而言,今天的机遇不可限量。


如今,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场全新的变革,其重要程度和历史意义与 40 年前无异。中国企业正在走向全球,将中国制造带到世界的每个角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无疑是这场变革中一股强大的新动能。成立于1984年的卧龙电气,深知全球化布局对企业的意义。


在打造“东方西门子”的并购之路上,卧龙电气不断加快着脚步,描绘着一张庞大的电机制造业帝国版图。


从2011年起,卧龙持续收购多家国内外优秀的电机厂。2011年收购了欧洲的第三大电机制造商奥地利ATB集团,并购东源变压器;2013年收购了美的旗下的江苏清江电机;2014年收购了海尔旗下的山东章丘电子厂,收购意大利SIR机器人应用公司,2015年收购中国防爆电机第一的南洋防爆,成功并购意大利OLI振动电机;2016年,又收购了辽宁的荣信旗下的高压电器类的业务;2017年收购美国通用电气旗下的小型工业电机业务。


通过持续地收购和兼并,卧龙迅速实现了规模的快速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研发、制造能力。为了对全球的业务和运营进行整合,卧龙建立了混合云的数据中心,把OA、SIM,甚至ERP都搬到了云上,通过数据将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研发、采购、生产、服务和经营管理等所有部门实时联结在了一起。


如果说扩张的速度为卧龙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强大的动力,那么广度则为卧龙赢得了全球化的市场和先进的技术,而深度更带来了品牌的价值和广阔的前景,并对企业的综合掌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智能制造加持


风暴使橡树的根扎得更深,全球化战略也让卧龙更为专注企业自身的内生力。


2009年第一台新能源汽车电机下线,2011年正式成立EV电机事业本部,作为电机行业的老牌企业,卧龙电驱如今已经拥有全球电机行业最为先进的生产线,而努力的目标,就是全球电机行业的No.1。


从传统的工业电机,到新能源的EV电机;从为制造业提供服务,到面向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刘栋良说,这是一个概念的巨大转变。这个概念所带来的,是产品质量与可靠性的提高、对产品应用领域的全面了解和对客户需求的充分适应。采埃孚5年65万台的订单,将让卧龙电气在研发、生产、售后等各个环节都得到极大的提升。特别是面对整车厂对于要求产品升级的过程中,卧龙自身也在面临着智能制造的升级。


2016年,卧龙旗下的新能源汽车电机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被列入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名单,总投资3.89亿元人民币,主要目标是配合《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及节能减排国策,结合智能制造标准,攻克虚拟仿真、信息安全等关键技术,研发生产管理等核心软硬件,集成应用数控机床等关键技术装备,实现融合研发设计等多系统为一体的智能制造新模式,最终建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冲压等多个关键工艺的新能源汽车电机制造数字化车间,并投入实际运营。2018年10月,这一项目已经通过了工信部的验收。这是国内电机行业内的第一家数字化工厂,这家智能工厂已基本实现了离散制造。


共享与融合


当前的新能源汽车江湖,并存着两大门派。一派是底蕴深厚的传统整车制造商,另一派是异军突起的造车新势力。面对风格迥异的两派客户,刘栋良说,传统的整车制造企业有多年的造车经验,有成熟的生产线、供应链和销售网络,在产品可靠性的把控上也更为严格和成熟,这些优势都是造车新势力无法比拟的。得益于在汽车领域的深耕,传统车企在技术领域拥有极为深厚的技术积累,专利池也极为深厚。而新势力造车之所以能够成功,同样有很多优点是传统汽车所不具备的,相比传统车企所背的历史包袱而言,造车新势力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利用互联网思维造车。


然而,在刘栋良看来,尽管传统车企在创新的速度上暂时无法领先,但凭借着深厚的积淀,在未来仍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特斯拉的成功曾让风投相信,电动车的革命属于造车新势力而不是传统车企,在短期内拉动效应较好。但是,就目前来看,造车新势力的制造能力、售后能力有限,回报率也并不高,这一领域的投资正在降温。即便是代表造车新势力巅峰的特斯拉,时至今日也屡陷入亏损和量产交付困难的泥潭。反观传统车企,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压力下加速转变后,开始依托优势资源发力新能源领域,并开始稳步攀升。


未来的趋势,很有可能是传统车企借助造车新势力的先进理念,造车新势力倚仗传统车企的资源优势,双方的资源共享,互相借鉴,甚至相互融合。


刘栋良说,与“科技改变未来”相比,他更认同“技术改变产品”,零部件企业就是要通过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才能立足于市场。卧龙电气正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前进,做好产品,才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