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至21日,由车百会与淮南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创新暨淮南深度融链发展大会(2025)在安徽淮南顺利召开。大会聚焦“重构开放共享和韧性可持续的供应链体系”这一核心主题,广泛汇聚政府机构、科研院校、整车企业、供应链企业及产业园区等多方代表。11月21日上午,在这样一场聚焦产业前沿的盛会上,车百会理事长张永伟就“从全球来看未来汽车供应链变革的一些新的趋势”发表了主旨演讲。
车百会理事长 张永伟
一、中国在全球汽车供应链地位愈发突出
当下,中国在全球汽车供应链中的作用愈发显著已成为广泛共识。无论是整车企业还是零部件企业“走出去”,在欧洲及新兴市场均备受关注与欢迎。“走出去”的企业普遍反馈,因技术与产业发展存在时间差,中国已取得先行发展优势,在关键零部件领域成为全球增量汽车供应链中心。
以电池为例,中国企业在全球电池装机比例接近 70%,连续多年领先。智能化方面,五年前中国汽车增量零部件产品大量依赖国外技术与产品输入,如今已实现智能化输出,在未来赛道上,中国汽车供应链角色愈发重要。
未来,中国零部件在全球汽车供应链中的占比有望持续提高。一方面,按规划“十五五”末中国产汽车预计达 4000 万辆,海外生产或销售近 1200 万辆,占全球汽车产销约 45%;另一方面,全球整车采用中国零部件的概率将不断上升,“含中率”这一概念凸显其重要性不亚于整车。
二、动力电池、芯片、软件成未来供应链竞争焦点
(一)动力电池
中国是全球动力电池强国,但多国欲建立本土自主可控的动力电池供应链,全球电池生产格局或生变,企业发展战略需随之调整。电池供应链上游资源至关重要,锂、钴资源集中在一两个国家,镍资源呈寡头垄断分布,上游资源与产能的新要求使汽车电池行业成为汽车供应链重中之重。
此外,技术变化也给电池供应链产业带来挑战。液态电池创新活跃,固态电池上市时间不断缩短,最乐观预计 2027 年实现小规模产业化。技术迭代可能使庞大汽车动力电池产能由先进变落后,缺乏技术支撑、过度扩大传统技术产能的动力电池企业或成行业发展隐患,动力电池供应链成为“三链”核心。
(二)芯片
疫情期间“芯片荒”让全球汽车行业震动,此后各国积极布局汽车芯片设计与生产。一辆汽车缺一颗小芯片就可能导致无法上市,缺芯使供应链安全建设成为汽车行业常态性任务。
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快速崛起,地平线、华为等企业在汽车算力芯片领域成为重要支撑力量。但汽车还有大量涉及功率、电子、通讯等各方面的控制小芯片,供应安全程度不容乐观,部分芯片尚未国产化或刚起步,整体进展比例偏低,芯片领域成为汽车智能化时代重大技术瓶颈与供应链重要瓶颈。
(三)软件
软件对汽车影响巨大,尤其是操作系统。若中国汽车不使用自主操作系统,未来切换代价高昂。PC 与智能手机曾经历操作系统依赖阶段,汽车操作系统应一开始就实现自主可控。操作系统固化后,围绕其形成的软件和生态至关重要,底层软件与应用软件集群构成汽车新供应链重要领域,汽车与零部件企业高度关注。
三、中国汽车供应链全球化发展成新亮点焦点
中国汽车供应链如何更好参与全球化发展,是全球汽车国家关注的新问题。过去中国供应链以输入为主,如今为自身发展及帮助传统汽车强国实现技术和产业升级,需实现国际化发展。
过去企业多以贸易方式出海,如今需顺应目的地国家要求实现制造本土化,但搬工厂面临配套与招工等挑战。部分企业创新提出“双工厂”模式,设大脑工厂与海外手脚工厂,大脑工厂负责工艺与控制,手脚工厂以自动化生产制造为主,远程控制,现场用工少且要求低,解决招工难题。
同时,跨国企业战略转型,从“在中国,为中国”变为“在中国,为世界”,助力中国零部件企业及产品走向全球,推动链条参与全球发展,中国制造与供应链能力为全球贡献探索诸多。
四、汽车供应链加速跨界延伸助力新赛道产业化
调研发现,机器人、低空经济、无人船舶等所需大量零部件可来自汽车供应链。汽车动力电池企业可为船舶、机器人提供电池,汽车上的感知器件、控制芯片等可导入具身机器人领域。
汽车供应链跨界延伸为汽车企业开辟新赛道,也为新智产业在技术研发阶段对接成熟庞大产业供应链,无需解决自身产业链问题。汽车链与具身技术结合,有望在新智领域产业快速领跑,这是中国发展机器人等新智产业的重要优势。
五、构筑安全稳定供应链体系成整车企业战略重点
过去整车企业为降成本追求零库存,在供应链充满不确定的时代,构筑安全稳定供应链体系成为新战略要求,需兼顾生产效率与供应链安全可控。然而,很多企业缺乏从战略角度思考供应链安全,对脆弱零部件供应缺乏前期预警,整车企业需进行战略转变或融合。
六、快反近供与技术引领助供应链企业走出内卷
整车需加强供应链建设,零部件企业虽处供应链下游,但可通过策略变被动为主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快反近供
成功零部件企业具备快反能力,整车开发周期缩短,要求零部件企业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二)就地供应
汽车产业集群块状式发展,远供被近供替代,就地供应成趋势,既降低成本又保障供应链安全,全球皆如此。
(三)技术迭代
供应链企业靠一次技术创新与大规模制造发展的模式结束,需具备技术和工艺迭代能力,供应可靠且领先整车企业,快反近供与持续迭代是未来供应链企业走出内卷的重要路径。
七、依托供应链平台解决整零供需矛盾
未来整零关系主要矛盾为供需矛盾,传统领域供大于需,新供需矛盾表现为整车企业找不到放心的新零部件,新技术难上车。新企业、新技术因车规要求高、时间周期长,进入汽车供应体系困难。搭建面向新需求、新供给的供需平台,可精准匹配供需双方,甚至在研发阶段实现接触,提高对接效率。
八、“新四化”引领汽车供应链发展方向
未来供应链是制造业重要元素,其发展应顺应“十五五”提出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融合化包括跨界发展、软硬件融合、制造与服务融合、黑科技与传统部件融合等,通过“新四化”发展,中国汽车供应链有望在全球竞争中再次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