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州铭顺服务站的停车场上,百余台陕汽德龙卡车阵列整齐,锃亮车身在晨光中泛着冷冽而厚重的金属光泽,车头的品牌标识熠熠生辉,宛如一支装备精良、蓄势待发的钢铁铁军。车队长李海洋缓步穿行其间,指尖偶尔轻触车门把手,那粗糙的掌心与冰凉的金属相触,仿佛在与老伙计们无声对话。他的目光深邃而坚定,扫过每一台车的轮胎、车灯与车架,每一处细节都了然于心。十一年风雨货运路,从孤身一人驾驶着第一台陕汽德龙驰骋天南地北的年轻司机,到如今执掌百台车队、统筹调度的“指挥官”,李海洋的身份在变,但他与陕汽德龙的羁绊,却在百万公里的征途上愈发深厚。

“车于我们货运人,从不是冰冷的机械,是并肩作战、不离不弃的战友,是日夜相伴、共担风雨的伙计,更是背后百余个家庭的生计依托、柴米油盐的希望所在。”谈及与车辆的感情,李海洋的话语里满是对这份事业的敬畏与珍视。在货运行业,车辆的可靠性直接关乎收益与安全,选择什么样的“战友”同行,是每个货运人职业生涯中最沉甸甸的决策。而李海洋的答案,十一年来从未有过丝毫动摇——自始至终,唯有陕汽德龙。
这份坚定不移的信赖,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源于两段刻骨铭心的“过命交情”,更源于无数次征途上的稳稳相伴。那是几年前的一个盛夏,李海洋带队运输一批紧急货物前往粤东,行至广东梅州境内的高速路段时,车辆突发故障,发动机主皮带毫无征兆地断裂,仪表盘温度指针急剧飙升,车辆瞬间陷入瘫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高速上,高温炙烤着车厢,货物的时效性迫在眉睫,同行的司机们急得满头大汗。焦急之下,李海洋拨通了陕汽全国服务热线,电话接通的瞬间,客服人员沉稳专业的回应让他紧绷的神经稍稍舒缓。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不等他们将车辆缓缓停靠至应急车道,当地陕汽服务站的维修师傅已驱车赶至前方高速路口等候,工具箱里不仅备齐了适配的主皮带,还带来了降温设备与饮用水。“师傅们顶着三十多度的高温,趴在发动机舱旁抢修,汗水浸透了工装,手上沾满了油污,却连一口水都顾不上多喝,只用了不到两个小时就修好了车。”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李海洋依旧满心感动。
另一次惊险经历发生在江西定南的国道上。那是一个深秋的夜晚,山区气温骤降,还飘起了细雨,李海洋的一台货车在运输途中突然熄火,停在了漆黑的国道旁。彼时已是深夜,周围荒无人烟,司机尝试自行检修却毫无头绪,只能无助地向李海洋求助。接到电话后,李海洋第一时间联系陕汽后台服务团队,尽管已是凌晨,服务人员却没有丝毫推诿,一边在电话里安抚司机情绪,一边迅速调取车辆定位,协调距离最近的救援站点。“不到半小时,救援车的灯光就出现在了远方的山路尽头,维修师傅冒着雨、踩着泥,仔细排查故障,直到凌晨三点多才让车辆重新启动。”李海洋感慨道,陕汽的服务从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让人依靠的坚实后盾。“那种‘无论你在哪,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让你独自扛着’的底气,是陕汽给我们货运人最硬的承诺,也是我们始终选择它的核心原因。”遍布全国的服务网络、24小时在线的响应机制、专业高效的维修团队,为奔波在路上的货运人筑起了一道最安心的屏障。

作为车队的“掌舵人”,李海洋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百余台车辆的运营效率、数十名司机的人身安全、整个团队的生存发展,都系于他的每一个决策。在货运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油价波动不定的当下,他始终保持着对行业趋势的敏锐洞察,从未停止探索优化的脚步。当新能源浪潮席卷货运市场,李海洋没有犹豫观望,而是主动调研、实地试驾,最终果断迈出转型步伐,将陕汽德龙M3000E电车纳入车队主力。“刚开始还有司机担心电车续航不够、充电不方便,但实际运营下来,大家都彻底放心了。”李海洋笑着分享,陕汽德龙M3000E电车的续航里程完全能满足实际运输需求,因为采用陕汽极致节电技术,通过整车集成和精准的控制算法,通过Shaclink电控架构,打通数据链,从整车角度统一优化驱动、冷却、供气、供暖、减阻,可以保证整车电耗性能更优。而且沿途的陕汽合作充电站点布局合理,补能十分便捷。更让他惊喜的是成本的大幅降低:“电车的运营成本比油车节省超五成,光是电费和保养费,百台车一年就能省下近百万元,这对我们车队来说,是实打实的效益提升!”
除了经济性,德龙M3000E的智能化与安全性也让李海洋赞不绝口。“以前开油车,司机长途驾驶要频繁换挡,时间久了又累又容易分心,现在的电车操作更简单,无需频繁换挡,驾驶体验更流畅,能大大减轻司机的劳动强度。”李海洋介绍,车辆搭载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更是贴心,前向摄像头实时监测路况,盲区监测能及时提醒侧方来车,碰撞预警系统在遇到危险时会主动报警,甚至还能辅助制动,这些齐全的安全配置,就像给司机上了“双保险”,既让司机开得省心舒心,也让管理者少了后顾之忧。即便早已褪去司机的身份,成为运筹帷幄的车队管理者,李海洋对方向盘的热爱依旧炽热:“有时候路过车队,看着崭新的德龙电车,还是忍不住手痒,拉着司机换个位置,上去开两把过过瘾,那种熟悉的操控感、澎湃的动力,还是当年的味道,却又多了智能化的便捷,越开越上瘾。
当被问及心目中的理想车型,李海洋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回答毫不犹豫:“那必须是陕汽德龙X6000!”在他的办公室里,还摆放着一台德龙X6000的模型,那是他特意托人买来的。“这款车的设计太惊艳了,外观大气磅礴,内饰舒适豪华,而且性能更是顶尖的,动力强、油耗低,还搭载了最先进的智能系统,无论是长途运输还是复杂路况,都能轻松应对。”李海洋坦言,以前提到高端重卡,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欧洲品牌,但如今的国产重卡在中高端领域早已今非昔比。“这些年看着陕汽不断创新升级,从技术研发到品质把控,一步步追赶甚至超越国际品牌,作为中国人,作为与陕汽并肩多年的老伙计,我心里满是骄傲与自豪!”他坚信,未来的中国货运市场,国产品牌必将占据主导地位,而陕汽德龙,也会成为更多货运人的首选。

从一人一车的千里驰骋,到百车协同的浩浩荡荡;从养家糊口的谋生之路,到值得托付的终身事业。十一年来,李海洋经历过货运行业的低谷期,也见证过市场的蓬勃发展;遭遇过突如其来的困境,也收获过满载而归的喜悦。他的每一次选择,都紧扣着效率、成本与安全的核心,而在车辆选择上,他始终将信任交付给陕汽德龙。这份信赖,历经百万公里风雨洗礼,跨越十一个春秋寒暑,早已超越了简单的供需合作关系,成为他与陕汽德龙之间,最绵长、最真挚的告白。
如今,李海洋的百台陕汽“铁军”依旧驰骋在全国的公路网上,它们穿越山川湖海,运送着各类物资,也承载着百余家庭的希望与梦想。而李海洋与陕汽德龙的故事,也还在继续。未来的路,他将带着这份信任与坚守,带领车队继续深耕货运行业,与陕汽德龙一同,在更广阔的天地间驰骋,书写更多属于中国货运人与国产品牌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