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曲靖的运输老板史总,用运输路上的颠簸岁月,给“跟对人,做对事”这句老话做了生动的注解。他的故事,始于方向盘,成于抉择。
07年握着四桥车的方向盘拉煤,是他事业的起点。十几年风尘仆仆,从个体司机到与合伙人成立运输公司,每一步都踩在时代的节点上。当煤炭生意滑坡,他果断“做对事”:转头扎进沙石料运输,并认准了陕汽德龙这个伙伴。从340马力到F3000,再到德龙X5000E纯电自卸车,钢筋铁骨伴随他穿山越岭,那份可靠,成了他口中“情有独钟”的信任。
跟对人
这信任,在产业变革的风口弥足珍贵。2021年运输公司成立不久,环保政策收紧,新型渣土车成为刚需。同时,运费低,油价节节攀升,“油都吃不起”成了现实困境。
换车,势在必行!换什么车?史总没犹豫,陕汽德龙出电车了!这份信任,源于十几年并肩作战。“陕汽一生产电车我们就追着买,又是德龙车。” 品牌的口碑、产品的传承,让他在纷杂的市场中快速锚定了方向。
这份选择背后,也是对合伙人的信任——“跟对人”同样指事业上志同道合的伙伴。提到公司另一位创始人谭总,史总言语间满是感激:“合伙后事业一天比一天好”。对的人,是并肩前行的底气。
做对事
面对高昂的运营成本,史总“做对事”的关键是拥抱电动化转型。这不是盲目跟风,而是精打细算后的决策。两台陕汽德龙纯电自卸车(600度大电量版)先期投入运营,两个月的数据对比给他吃了定心丸:同样路线、同样吨位,电车每月每辆硬生生省下至少两万多油费!一年一辆车省二十多万,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滚烫的利润空间。
这笔账算明白了,后续五台的增购顺理成章。他深知,“要么早点玩,要么就不玩”,在时代浪潮中迟疑的跟风者,往往沦为“垫底”。
选择600度大电量,更是“做对事”的精准体现。史总看中的是长续航和谷电的成本优势。驾驶员只需夜间充一次电,就能支撑次日高强度运转,甚至创下单日330公里无需补电的纪录。“油车怎么跑,电车就怎么跑!”车辆扎实的底盘和舒适的驾驶室,延续了德龙品质,被驾驶员称为“像开小车一样轻松”。可靠的工具,是“做对事”得以实现的基石。
人事双轨,方能行远
从孤车闯荡到率领现代化电动车队,史总的经历印证了朴素哲理的力量。“跟对人”是选择可靠如陕汽德龙这样的伙伴,是找到价值观契合的事业搭档;“做对事”是敏锐洞察趋势电动化转型,是精细化管理运营,大电量选择、谷电利用等,是用对的工具创造更大价值。
史总的运输版图在曲靖大地上不断扩张,油车正被一辆辆绿色的德龙电车替代。这绿色的车轮,不仅滚动着经济效益,也承载着他对“跟对人,做对事”的实践智慧。时代洪流奔涌向前,唯有选对同行者,走对当下路,才能在变革的浪潮中,闯出自己的广阔天地。
从德龙燃油车到电动车的产品迭代,从个体户到现代化企业的组织进化,史总的故事印证了最朴素的商业真理:所有伟大的转型,都是"对的伙伴"与"对的选择"在时间轴线上的共振。当同行还在油电摇摆时,这对搭档已用陕汽纯电车队碾出新赛道。正如史总笑言:“选车认准德龙,选人更要认准‘德龙式’伙伴——底盘扎实,经得起重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