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踪热点 深度报道 ]

江淮汽车李明:拥抱行业变局 以三大举措重塑企业核心能力

在11月11日举行的2025商用车新生态论坛上,江汽集团股份公司总经理李明以“拥抱行业变局,重塑企业能力”为主题发表演讲。他指出,当前中国商用车产业正经历深刻变革,市场已全面进入存量主导阶段,企业面临竞争加剧、技术迭代、贸易壁垒等多重挑战,同时也迎来新能源转型、海外拓展、智能化融合等战略机遇。面对新形势,江淮汽车将坚定转型,通过技术驱动、生态赋能、国际进阶三大举措,系统性重塑企业核心能力。

图片1.png 

行业步入存量竞争新阶段 挑战与机遇并存

李明首先分析了商用车产业的现状与发展环境。截至2024年,中国商用车市场保有量已达4390万辆,但年度新增销量不足90万辆,市场已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竞争。他预计,“十五五”期间年销量将维持在400万至450万辆区间,难以再现2020年历史峰值。

“经营环境日趋复杂,”李明指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与贸易区域化对传统出口构成考验;‘双碳’目标驱动新能源转型;年轻司机从业意愿走低、物流集团化采购兴起,叠加市场供应充裕,共同推动产品定价权向客户端转移。”与此同时,新能源与智能化技术的深度融合,正为产品性能与运营效率带来跃升空间,也为新势力介入与产业生态重构创造了条件。

他进一步剖析了行业面临的三大核心挑战:一是供需矛盾导致价格持续承压,燃油及新能源轻卡价格较峰值期下降25%至34%,企业经营压力显著;二是新能源、智能化等技术快速迭代,迫使企业必须在战略层面精准定位技术方向,高效配置资源以重塑核心竞争力;三是国际贸易壁垒加严,各主要经济体加征关税、提升技术准入门槛,显著增加了出口成本与周期。

尽管挑战严峻,但李明强调产业转型升级中正孕育着清晰机遇:全球交通脱碳趋势与国内“双碳”政策体系持续发力,驱动新能源商用车发展,其经济性优势日益凸显;中国商用车在“三电”系统、智能网联等领域形成的差异化优势,精准契合全球绿色转型需求,为出海创造了有利条件;智能化技术有效提升运营效率,无人配送车等已步入规模化商业推广;产业价值链也从传统销售、服务向租赁、运力、金融、补能等全生命周期延伸。

坚定智能新能源转型 三大举措重构核心能力

面对行业变局,江淮汽车作为综合型汽车企业,正坚定向智能新能源方向转型,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李明透露,2025年1至10月,集团研发投入达33亿元,同比增长24%,投入强度超9%。市场端,新能源轻卡销量突破1.2万辆,同比增速达200%,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展望“十五五”,李明表示,江淮汽车将聚焦轻卡、VAN车等核心业务,通过三大关键举措系统性重构企业能力:

一是强化技术驱动,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江淮汽车将持续维持高强度研发投入,重点布局并攻坚高效热管理、高度集成电驱、智能底盘等高价值整车技术。在智能化领域,将联合头部企业共同开发智能网联技术与智能驾驶系统,并通过战略合作确保电池等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与领先优势。

二是推进生态赋能,创新商业运营模式。江淮汽车将致力于构建“人-车-货-场”智能生态体系。通过多元化商业模式,有机整合运力平台、金融服务、保险业务、补能网络及二手车业务,打通产业价值链关键环节,显著提升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用户价值与市场竞争力。

三是加速国际进阶,深化全球市场布局。江淮汽车将深耕东南亚、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并积极拓展欧洲高端市场。着力构建“整车+零部件+金融”一体化出海模式,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推动智能电动产品加速走向全球。

呼吁秉持“长期主义” 共建共生共赢产业生态

在演讲最后,李明向全行业发出倡议。他呼吁,面对百年未有之产业变局,行业同仁应共同秉持“长期主义”精神,将发展重心聚焦于核心技术突破与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化,以此构筑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他强调,唯有推动行业走向“共生共赢”,才能最终实现整个商用车产业生态的良性循环与持久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