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踪热点 深度报道 ]
今年1-7月,国内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渗透率已达到22.5%,商用车领域的智能化应用日趋深入,行业发展更趋理性,相关产业链迅猛发展。但在亮眼成绩的背后,行业仍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及更为复杂深刻的挑战。车百会商用车创新发展平台成立三年来,始终致力于赋能商用车行业,为推动商用车的新能源化和智能化发展做了大量工作,持续为产业升级注入核心动力,驱动行业驶向未来。
在此背景下,由车百会研究院、山东重工集团联合主办,车百链智承办的“2025商用车创新发展平台工作会暨高层闭门会”,于9月5日下午在济南山东重工集团总部召开。商用车整车、智能化、供应链、物流等领域头部企业领导参加了会议,与会嘉宾以新能源商用车行业发展趋势为主题展开研讨,并为商用车创新发展平台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方向。
会议由车百会副理事长、车百智库研究院院长师建华主持,分为致辞、平台工作汇报和研讨发言三个环节。
张永伟 车百会理事长
师建华 车百会副理事长、车百智库研究院院长
胡海华 山东重工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山东重工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胡海华在致辞中表示,商用车行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既有存量竞争、价格内卷的复杂挑战,也有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的转型机遇。任何企业都无法单独应对行业变革的冲击和挑战,只有携手共建健康有序的商用车行业生态,才能为客户提供更具价值和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建立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和盈利能力,驱动中国商用车走向全球领先。希望行业以开放的心态、共赢的机制,进一步强化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在新能源、智能驾驶等领域共同推进核心技术突破、产业标准制定、创新应用落地,携手推动商用车行业高质量发展。
车百会副理事长、车百智库研究院院长师建华就商用车创新发展平台的工作进行了总结。他表示,成立三年来,商用车创新发展平台充分发挥行业桥梁和智库的作用,成功举办了4届百人会论坛·商用车可持续发展论坛,组织和开展了大量研究、会议和活动,邀请众多国内外商用车领域的主流企业参与相关工作,在行业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未来商用车创新发展平台将着力于专业论坛和展会打造,强化研究和平台建设,把高端研讨会办精、办好;探索产业对接业务;深化研究工作,细化和扩大调研,组织好行业培训,发挥知识传播桥梁的作用。今后商用车创新发展平台将再接再厉,为行业做好服务工作,并将每年定期举办工作会。
中国重汽集团总经理刘伟,一汽解放青汽总经理纪胜师,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辉,北汽福田副总经理秦志东,长城汽车副总裁、长城新能源商用车董事长唐海锋,远程商用车集团副总裁、研究院院长上官云飞,徐工新能源汽车副总经理庄明兴,中通客车总经理李鹏程,DEEPWAY深向联合创始人、总工程师谭昌毓,戴姆勒(中国)商用车投资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徐乔,奇瑞商用车副总经理金翰煜,宇通集团重卡事业部研究院院长贾志伟,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副中心长周坤,江淮汽车技术中心商用车研究院院长陈刚,嬴彻科技创始人兼CEO马喆人,满帮集团副总裁&智加科技总裁李勃,希迪智驾副总裁胡荣东,潍柴集团副总经理陈文淼,采埃孚商用车亚太区销售副总裁万千,博世中国商用车集团产品管理总监冯琦峰,国轩高科市场营销平台副总经理张韬,欣旺达商用车船事业部总经理陈小源参加了研讨发言。
1、打造良性竞争环境,实现商用车行业可持续增长
与会嘉宾认为,随着成本优势的扩大、用户观念的转变以及技术持续进步,商用车的新能源化、智能化趋势已经被市场广泛接受。在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变化的大背景下,商用车行业正在进入新的发展周期。但是由于产品同质化和激烈的价格战,行业“内卷”蔓延,全产业链盈利困难,亟待构建新的行业秩序和发展模式,快速拉升行业利润,实现盈利的可持续增长。
2、智能化为商用车行业创造新的发展空间
会议指出,智能化在提升安全性、降低保险费用、节省人力成本等方面蕴藏巨大价值,随着技术进步和用户接受度提升,商用车智驾需求不断释放,将为商用车产业和用户不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目前商用车的智驾能力尚无法完全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应促进乘用车技术向商用车转化,同时,乘用车的智能化提速也为商用车智驾突破法规和环境制约、加快落地应用提供坚实支撑。建议鼓励第三方商用车智能化企业的发展,减少整车企业的重复投入。
3、协同开拓海外市场,维护中国企业和品牌形象
与会嘉宾表示,海外市场增长潜力巨大,商用车相关企业应加强行业协同,共享属地化运营、政策、认证等方面经验,共同评估防范关税和贸易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并协作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为国际市场提供技术先进、质量可靠、价值领先的商用车产品,维护和提升“中国制造”的整体品牌形象与价值。应探索行业自律机制,维护市场秩序,在加快产品出海的同时,防止出海过程中的恶性价格竞争。
4、因地制宜地发展多元化动力技术路线
会议认为,商用车的新能源化是场持久战,由于多样化的用车场景、工况、车型,复杂的补能和维保需求,商用车未来将延续多元化动力技术路线并存的局面。在实现绿色化发展的前提下,根据里程、载重、环境、补能成本等要素的差异,因地制宜地推广充电、换电、氢燃料电池、插电式混动、增程式混动、甲醇等多技术路线的新能源商用车发展。高效内燃机也因其可靠性、适应性和产业链的成熟性,在相当长时期内难以被替代。
5、完善新的商用车产业生态,保障产业转型
从传统内燃机向新能源的产业转型对商用车维保、金融、保险、补能、二手车等生态体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新能源商用车保险难,充换电、加氢、加醇等补能网络不健全,服务体系建设和电池回收体系尚待优化等。应推动整车企业、运营方、保险公司等多方主体加强数据共享,建立联合定损机制,加快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的标准建设和商业化模式探索,鼓励打造可持续发展的补能基础设施产业。
6、保持政策延续性,加快法规建设,为新能源商用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政策支持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动力,近期的以旧换新等政策加速商用车新能源化进程,未来相关政策需保持延续性。同时应推动相关法规、标准调整和制定,特别是车辆自重标准、产品认证、电池互换、智驾法规等,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扫清障碍。
车百会理事长张永伟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商用车新能源渗透率提升进入快车道,要关注宏观经济运行和商用车市场的联动关系,探索行业整体盈利路径;更加重视商用车智能化发展,为产业创造新的价值和增长空间。下一步商用车创新发展平台将深化行业协同,深耕现有任务,聚焦国际化布局与智能化升级,开辟增长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