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做厚技术,做重服务
来源:安得数字    作者:于宜杉    浏览:1473    2019-02-10 15:03:28

原创: 于宜杉   安得数字 


优浮作为两岸八家科技创新企业之一,获邀参加了首期Orange innovation France Tour,行程结束,收获满满,包括对数字创新的认知以及优秀可爱的队友们,都是相当有价值的回忆。


今天与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欧洲数字化创新、物联网以及SaaS发展的一些心得体会,概括来讲就是6个字:

厚技术与重服务

Orange是欧洲领先的电信与数字服务商,在欧洲随处可见Orange足迹,比如位于巴黎歌剧院旁边的Orange旗舰店 (其实更像一家艺术品店,非常stylish) ,对面就是Apple旗舰店,而苹果手机的广告牌上,也是赫然醒目的印着Orange的橙色LOGO。

基于其运营商的先天优势,5G和IOT是Orange近年来重点布局的范畴,软件、硬件+芯片是5G时代的标准型配置。访问了法国几个著名的加速器,从他们所侧重的项目范畴也可窥见一斑,比如:Smart city、AI、旅游、Fintech以及Creative等。

但是,更值得关注的却是运营商+应用服务的世界性趋势,这也是此次创新之旅的初衷之一。印度的4G运营商JIO是一个成功典范,今年上海华为全连接大会上也能看出运营商们的跃跃欲试的心 ,作为互联网的最底层架构,运营商拥有许多先天无敌优势,如果能把控好推进节点、可为与不可为的界限,“反扑”效果将极为惊人。

而5G的到来,预示着这个节点在逐步接近,简单说,5G意味着更快、更强、更稳,这不仅对于物联网、对于云计算以及SaaS和PaaS都有非凡意义,尤其是注重性能稳定的SaaS,高并发的分布式数据库架构,在5G网络上将驰骋放飞。





物联网的到来,软件统治世界,但世界由软件、硬件和芯片构成。Software rules the world,but the world consists of software,hardware and chip。这应该是对厚技术最具象的阐释之一,当然厚技术并非都是软硬件结合,纯软件也可以做出厚的价值,比如精耕细作的企业SaaS服务。

在欧洲,B2B服务是另一个谈论很广泛的话题,但2B2C显然更受关注,这与我们之前的认知是高度一致的,端到端的交互在任何时候都是重中之重。基于精致文化基因,欧洲更强调服务的渗透性与细节的创新,翻译成国内的行话就是:深入到客户业务细节、精细化运营,实现企业客户绩效的稳定提升。

很有意思的一个段子是,关于创新与速度的关系。一般意义上创新总是与高速发展绑定的,但欧洲的从容会让人心生疑问,当我问起这个问题的时候,得到的答案也很从容:slow innovation and deep innovation,efficiency is the key,just follow the way things should be , 翻译成国内的行话就是:创新要深入到细节,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创新,而效率最重要,遵循事物发展该有的节奏即可。


Orange Fab的中心负责人Ludovic先生说动作太快了容易遗失很多重要的东西。在欧洲,很多人认为SaaS的成熟期必须在10年左右。这让我不由得联想起国内地推快速打天下的所谓SaaS1.0时代 ,当时,快速攻占市场成了SaaS的主题,而忽略了市场势能、技术迭代以及客户价值的打造,但这也都是马后炮了,或许在那个时候,这就是唯一的选项,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些探路者先辈,才有了我们今天的醒悟。

当说到中国创业者当下的生态环境以及普遍偏于焦虑的心理状态,比如前段时间很多过劳死等让人唏嘘遗憾的事情,法国同行表示难以充分理解,下班后继续工作在法国也是很常见的事,用什么样的心态或许更重要,这里面有很多因素难以一时说清楚,但任何事情有利有弊,中国力量的快速崛起,或许就注定有着各种背后的唏嘘与遗憾,群体的强大总是由个体的代价所垫付,比如你追我赶的竞争环境、上下里外对所谓成功的极致渴求,形成一种无形的环境压力,除了工作强度大之外,谁又能说这种环境导致的心理压力与焦虑不是过劳死的诱因之一?或者说,面对同样的工作强度,不同的心理焦虑程度就有可能让事情走向不同的方向,比如在数字科技最为发达的美国,创业者的心态也是从容很多。

至少,多元性文化已经让我们意识到,世界向来不止一个标准和尺度,通向罗马的大道绝非一条,欧洲让我联想到一个词:厚积薄发,与这个文化相似的还有日本。比如,当谈到SaaS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会说到日本,在这个精细化的国家,SaaS已经悄悄的渗透到企业运营的很多环节。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SaaS的本质,不要过多的去进行理念渲染,而是去做、去履行,SaaS的核心价值是服务,是深耕,而不是一味炒估值,进一步说它的估值应由客户价值所决定。

关于SaaS可以深挖一下,尤其是从世界全景范围看SaaS的发展,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当前SaaS市场美国无疑是领军者,但欧洲是最具挑战性的力量,前三是英国、法国和以色列,而其中营销类SaaS占比22%,在美国这个比例是17%,原因可能是欧洲多个国家的创业公司都在致力于同样的问题,比如A/B测试等这类真正属于精细化营销的赛道。

总体看欧洲的SaaS公司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

第一个是B2B全球平台,比如Algolia,专为网络应用提供托管式搜索API,搜索即服务API,Nicolas Dessaigne和Julien Lemoine已经在巴黎建立起来。与其他科技基础设施一样,搜索是一个真正的全球机遇。这些公司在到达一定成熟节点后都会转战美国,因为美国的市场规模使其具有战略意义,比如Algolia已经将总部迁移到旧金山。

第二个是本地化垂直SaaS,它的解决方案是将企业与消费者联系起来,即前面说的2B2C。例如,Doctolib和DocPlanner 主要为医生预约管理提供服务。

简单说就是,要么做特别垂直的东西,要么做基础和底层的东西。产品背后总是离不开文化,基于欧洲多年良好的技术基础,从数字化转型的角度看,目前欧洲面临的是从从1到5或者从5到10的跨越,而中国、印度和中东则是从0到1,增速不一样,路径也有差异,去分析这其中的各种异同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欧洲拥有打造全球性企业的工程类人才,但现阶段据观察很多优秀的欧洲SaaS还没有进军美国规模化市场,相应的工程师薪酬也低于美国(甚至低于中国北上广深),这让欧洲的SaaS看上去有点火力不足,从融资角度看,欧洲的SaaS公司在可比的阶段平均融资比美国同行低30%-40%,但基于上述所说的SaaS深度服务属性,或许一旦破茧就是惊人之举,同样出生于欧洲的Zendesk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而所谓的SaaS深度服务属性,并非是指人力成本的简单叠加,确切讲更多是时间和精力成本。服务仍然从产品和技术中来,但你要投入更多心血,比如客户成功,绝对不是一个口号和说辞,而是通过切实的数据分析、咨询和培训,让客户用好产品,并因此取得相关业务绩效的提升,显然这些是需要深耕细作的工种。让产品渗入业务流程,并形成深度绑定,这才是数字化服务的价值所在。

站到更全景的视角,很多问题不攻自破,比如前段时间国内关于SaaS生和死的疑问,其实根本不存在,那些疑问只是来源于暂时性的困难。看事物看本质,企业绩效的广度提升,SaaS是当前最好的解决路径,它用更轻快的切入方式实现更纵深的服务价值。至于PaaS,也是在SaaS底盘之上的延伸,而且主要是打造深度个性化,而在至少5-10年内,企业整体上(全球范围内)需要的是广度绩效的提升,或者说先升维,再精深。至于PaaS对企业研发人员的严苛要求则是另一个层面的话题了。

希望上述能对各位国内的同行有所帮助。

最后,真诚感谢Orange innovation Centre China汪晖先生团队以及Orange Innovation Fab台湾负责人Clare Li女士和亚洲负责人Jean Michel先生的盛情接待。


从左至右:路遥、Jean Michel、Clare Li、刘丹、汪晖(Alex Wang)


头图摄影:蜗牛睡眠CEO高嵩先生